贵州福泉:“胶鞋干部+领头羊”乡村治理创新赢得苗胞心

2017-07-17 19:44:06 | 中国新闻网

中新网福泉7月16日电 题:贵州福泉:“胶鞋干部+领头羊”乡村治理创新赢得苗胞心

福泉市仙桥乡“阿裤读”(胶鞋干部)到偏远村寨走访。 杨云 摄福泉市仙桥乡“阿裤读”(胶鞋干部)到偏远村寨走访。 杨云 摄

作者 杨云 罗兴

每周,穿上胶鞋、挎上装满扶贫资料和生活物资的帆布包,贵州省福泉市仙桥乡的305名乡村干部都以这样的方式进村入户,到分布在乡辖深山区的苗寨,为村民们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扶贫政策信息。当地苗胞称呼他们为“阿裤读”(穿胶鞋的干部),这种帮扶方式被称作“波歌姆”(“领头羊”)。

福泉市仙桥乡“阿裤读”(胶鞋干部)带领贫困户开展“草棚鸡”养殖。 杨云 摄福泉市仙桥乡“阿裤读”(胶鞋干部)带领贫困户开展“草棚鸡”养殖。 杨云 摄

仙桥乡地处苗岭腹地的深山区、石山区,是黔南州15个极贫乡镇之一,属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。从乡政府所在地出发前往最偏远的村民组青杠坡,乘车1小时后还要步行4小时山路。仙桥乡44个村民组,苗族人口约为56%,外界根据服饰惯称此地苗族同胞为“小花苗”。

多年前,仙桥乡有乡村干部背着帆布口袋为一些村民捎带东西,时间长了,希望得到帮助的村民也越来越多,仙桥乡便将“穿胶鞋、跨布包”走村入户的方式发展成制度,将44个村民组划分为44个点,由全乡305名乡村干部每周不定期入户走访帮扶。

月塘村83岁的苗族老人蔡帮恒坐在屋檐下,听着录制的山歌,半眯眼睛打着手拍,看到乡里的“阿裤读”到来,他起身搬凳子,招呼来者入座。

“儿崽回来几年了,孙崽到福泉城里做工,都孝敬的很……”蔡帮恒说起自己的老年生活高兴不已。蔡帮恒的儿子蔡文建,是月塘村带头致富、带头忠孝治家的村民榜样。

蔡文建以前在浙江省打工,几年前回乡照顾老人,目前在家里发展草棚鸡养殖项目,也成为村里的一名“阿裤读”。

野鸡坡寨上,蔡帮玉逢人就说堂弟蔡帮和这位“阿裤读”做得合格。“亏得他,上次去住院才晓得农村合作医疗很实惠。”

向村里人了解才知道,原来蔡帮玉起初不愿意参加农村合作医疗,蔡帮和向他宣传政策,蔡帮玉才决定参加。三个月蔡帮玉住院治疗,亲身感受到了合医政策的实惠。

“现在村里‘阿裤读’发挥的作用大,带头做榜样,‘波歌姆’模式大家都认同。”月塘村支书陈方陈方扳着手指给记者讲述:“阿裤读”王朝忠、杨正华化解了奶塘组和高坡窑组修路扯皮问题;“阿裤读”王海、王前带头发展草鸡棚养殖,带动精准扶贫户32户;“阿裤读”王天华发展茶叶种植,解决常年务工50余人。

“做给村民看,带着村民干。”仙桥乡乡长杨时江告诉记者,“‘阿裤读’和‘波歌姆’增强了苗族同胞脱贫致富的信心。”

“现在,我们对‘阿裤读’赋予了新内涵,按照‘缺什么、补什么’要求,开展了争当‘阿裤读’行动。”仙桥乡党委书记唐兴武说。

时下的仙桥,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节。

山上采茶的群众唱着茶歌,手上忙碌不停;林下的“草棚鸡社”鸡苗陆续进场;地里的生姜已长出新苗;药材基地已经到了除草季节;生猪养殖项目正在紧张推进。

“千难万难,有‘阿裤读’走在前面就不难。”行走仙桥的苗寨,经常可从村民口中听到这样的话。听得出,“阿裤读”“波歌姆”已入人心。(完)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