励志“毒鸡汤”:中美间差异并没那么大

2017-07-17 19:44:25 | 科技日报

教育时评

马爱平

一篇名为《我祝你不幸》的毕业演讲在美国社交网络刷屏了。这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17任首席大法官约翰·罗伯茨应邀来卡迪根山中学作的毕业典礼致辞,他的儿子今年毕业于该中学。

“我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中,不时遭遇不公对待,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。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,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。抱歉,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,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。”这就是约翰·罗伯茨的“毒鸡汤”内容之一。

“真心希望这样的演讲能更多一些,把那些不负责任的廉价鸡汤都打翻。”看到有网友这样评论,有人就说,与中国人喜爱“鸡汤”相比,美国人更喜爱“毒鸡汤”,这反映出中美之间的教育差距,本质上是教育理念的问题,更深层次则涉及到文化的差异。

中美之间的文化差距由来已久。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形而上,重理而轻术;西方教育讲究形而下,重术而轻理。

这一差异,本质体现在哲学上,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、中国哲学中,老庄、孔孟分别将复杂的道理一以贯之,讲究的是个人修为下的自我发挥;而西方哲学中,不管是福柯、海德格尔、还是叔本华,都将简单的道理复杂化、演绎化,操作性较强。

从教育方法来看,中国人的教程,往往重方式方程方法,轻演绎案例;而西方人的教程,则更重演绎案例。

但由毕业致辞是一碗“毒鸡汤”的现象,来反映教育差距、甚至文化差距还有所牵强。

约翰·罗伯茨的“毒鸡汤”实则为一种励志方法。约翰·罗伯茨的演讲内容,无论被称“毒鸡汤”或“反鸡汤”,其实还是“鸡汤”。这种“鸡汤”并不是博眼球,而是用一种更吸引人的方式,将真正的“鸡汤”送给毕业生。

约翰·罗伯茨希望毕业生们接下来几年里遭遇不公平、背叛、忽视、失败等等,实则只是以一种更能引起年轻人、毕业生注意的表达方法,希望他们更容易学会或理解公平、忠诚、关切、成功的宝贵。

在中国,“毒鸡汤”也深受欢迎。作为一种黑色幽默,它是讽刺文学的大众版本,中国人常说的“经风雨,见世面”“在大风大浪里成长”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”“挫折教育”等,也是这个道理。

随着现代高速发展,中西教育差距、教育理念、文化差距正在缩小,中西方的励志方法归根到底会殊途同归。从励志角度来看,“毒鸡汤”或许比“鸡汤”有价值,更能警醒人们,但是作为励志方法,中美都有太多好的方法,细究起来,中美之间并未隔山隔水。

推荐阅读